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開始搞工業(yè)化的,英、法完成工業(yè)革命時,德國還是個農業(yè)國。但如今,在這個只有 8000萬人口的國家,竟有 2300 多個世界名牌。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譽世界的“德國制造”?
01『德國制造』曾經是帶有侮辱性的符號
德國人進入工業(yè)化后也經過“山寨階段”:向英、法學習,偷人家的技術,仿造人家的產品。
為此,英國議會還特別在1887年8月23日通過對《商標法》的修改,要求所有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市場的德國進口貨必須注明“德國制造”?!癕ade in Germany”在當時實際上是一個帶有侮辱性色彩的符號。
19世紀90年代初,德國科學家跑到美國一看,發(fā)現美國工業(yè)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,這才明確提出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”的方針,并開始大力促進應用科學的發(fā)展。
此后,德國的機械、化工、電器、光學,直到廚房用具、體育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,“德國制造”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。德國最有名的公司,幾乎都是從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。它們直到今天都維持著世界性的聲譽。
02珍視“身后名” 不貪“眼前利”
德意志不是個“喜新厭舊”的民族,德國人喜歡有經歷的東西,有歷史記憶的東西,有文化記憶的東西。
德國有座王家歌劇院在二戰(zhàn)中被美國飛機全部炸毀,德國人心疼得不得了,那座歌劇院是過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,結果毀于一旦。怎么辦?
二戰(zhàn)后德國人就把這片廢墟圈起來,搞了一批科學家、文化學家、考古學家、建筑師、技術工人,大約上百號人,花了35年時間,把這堆破磚爛瓦又重新裝回去了,你現在再看這座王家歌劇院,怎么也看不出來是炸彈炸爛了以后又重新裝回來的,這座建筑成了“世界文化遺產”。
在德國,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筑物會是一樣的。
因此人們說,德國建筑師重視的不是“眼前利”,而是“身后名”。
03一個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
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,一位外國記者問彼得?馮?西門子:“為什么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,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呢?”
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他的:“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(tài)度,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(jié)的重視,我們德國的企業(yè)員工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,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務的義務?!?br />
當時那位記者反問他:“企業(yè)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?管它什么義務呢?”
西門子總裁回答道,“不,那是英美的經濟學,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。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:一、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;二、高科技產品的實用 性。這才是企業(yè)生產的靈魂,而不是什么利潤的最大化。企業(yè)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,事實上,遵守企業(yè)道德、精益求精制造產品,更是我們德國企業(yè)與生俱來 的天職和義務!”
在德國,沒有哪家企業(yè)是一夜暴富,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歷、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,也被稱之為“隱形冠軍”。
因此,德國人寧愿“在保證基 本利潤的同時,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”。
04德國不相信物美價廉
“德國制造”的優(yōu)勢并不在價格上,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“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”。
你跟日本人可以談價格,但你跟德國人談價格,一刀都砍不下來。德國人甚至不承認有“物美價廉”這回事。
“德國制造”的優(yōu)勢在于它的質量,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,它優(yōu)秀的售后服務。
對德國人來說,任何一樣廚具,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,不需要買第二次,因為你一輩子也用不壞它。
德國人認為,產品質量的好壞,主要體現在是否‘經久耐用’上?!?br />
龍頭裝飾
用12年沉淀與發(fā)展,摸索和磨練
告訴大家
”嚴謹”和“有溫度”并不沖突
我們只為將最好的展現給你